二十大报告解读 | 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来源:共产党员网 发布时间:2024-04-12 17:29
相关文章: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当前我国发展进入了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前进路上,我们怎么来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防范化解风险?

  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是党和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有效应对了种种风险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陈文清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用专章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进行了全面部署,这在党的历次代表大会上都是第一次,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党的十九大将总体国家安全观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现已涵盖政治、军事、国土、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网络、生态等领域。

  陈文清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最鲜明的特点在于‘总体’二字,过去我们讲国家安全就是指抓间谍特务,今天国家安全所面临的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今天我们讲的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国家安全,是一个大安全的概念,它是指国家的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被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阐述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要义,其中包含“五大要素”: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为安全工作提供了根本的遵循。

  统筹发展和安全是中国取得一系列伟大成就的基本经验,而能否有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顺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当前,全球进入失序紊乱的动荡变革期,公共卫生安全形势严峻,世界经济面临衰退与滞胀风险增大,能源安全、粮食安全、供应链安全挑战凸显。这样的形势下,怎么才能贯彻好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好发展与安全,有力应对新风险新挑战?二十大报告鲜明指出,要“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陈文清说:“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发展和安全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蕴含着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要战略思想。我们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牢牢守住安全发展这条底线,打造与之相适应的新安全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把发展建立在更加安全、更为可靠的基础之上。”

  怎么才能加快构建新安全格局?报告指出,要从四个方面发力: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国家安全体系,是从战略高度、以全局视角综合建构新安全格局的首要任务。报告指出,要健全这个体系,就要完善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完善国家安全力量布局,构建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国家安全防护体系。

  陈文清说:“要坚持党中央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要实现国家安全体系的现代化,我们需要全域联动、立体高效。所谓全域联动,维护国家安全,就是需要各个地方各个方面统筹协调,十八大过后,我们已经建立了政治、经济、文化、生物等19个领域的协调机制,我们希望把各个方面、各个地区维护国家安全的力量统筹起来。所谓立体高效,就是既要发挥党委的主体责任,又要发挥各个部门、全国人民共同的力量,来形成立体的高效的维护防护体系。”

  在健全国家安全体系任务中,报告特别强调,完善重点领域安全保障体系和重要专项协调指挥体系,强化经济、重大基础设施、金融、网络、数据、生物、资源、核、太空、海洋等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其中,金融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是重点任务之一。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说:“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好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和根本性的大事。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币值稳定,从宏观层面营造维护国家安全的货币金融环境。”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全局和人民财产安全。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健全和完善金融风险的防范、预警和处置机制尤为重要。

  易纲说:“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当前,我国金融风险整体收敛、总体可控。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我们将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必须坚持依法履职,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落实监管责任,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继续加强风险源头管控,做到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充分保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新安全格局,是内外兼修的安全格局。对内部安全环境而言,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意味着要练好内功、完善治理。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

  应急管理部党委书记、部长王祥喜说:“二十大报告用专节来部署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强调应急管理工作,这在历次党代会的报告当中还是第一次,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应急管理的高度重视,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执政理念。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对于有力防范化解风险挑战,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编织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的许多城市和行业领域基础设施和设备老化,进入了风险集中的显露期,同时,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快速发展,也带来了新的安全风险。如何防范和化解这些公共安全风险?报告指出,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王祥喜说:“重点围绕完善体系、预防为主、专项整治、提升能力来抓好落实。要健全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推进预警和响应一体化机制建设,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强化基层应急管理,进一步压实地方领导干部安全生产的领导责任、部门的行业监管责任、企业的主体责任。同时要抓源头治理、工程治理,聚焦矿山、危化、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加强安全监管,着力从根本上消除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极端天气明显增多。对此报告提出,要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加强国家区域应急力量建设。

  王祥喜说:“继续推进实施自然灾害防治的9项重点工程,要着力提高抢险救援能力,建强国家综合性的消防救援队伍。同时,我们还要大力发展社会应急力量,鼓励企业救援队伍和社会志愿者积极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对于构建新安全格局,报告还指出,要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当前,国家安全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在前进道路上必须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陈文清说:“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对中国历代兴衰成败的深刻总结,是对世界大国兴衰成败的深刻总结。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坚定信心,团结奋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全力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更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以发展促安全,以安全保发展,努力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